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食品药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,是老百姓“天大的事情”。金华市委、市政府始终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,严格落实“四个最严”要求,坚持源头严防、过程严管、风险严控,严把从农田到餐桌、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,有效提升了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和获得感。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,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。
严把源头关
智慧监管明白消费
小菜场,大民生,农贸市场是关乎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。 近年来,我市在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基础上,加大食品安全背后技术力量的投入———快速检测室。消费者如果对在农贸市场购买的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存在疑问,可以随时送检,而且可以随时通过电脑、手机查看检测结果。
“快速检测室‘小身材、大智慧’,拥有多功能食品安全分析仪、恒温水浴锅、冰箱、电脑等设备并配有专职的检测人员,可检测农药残留、亚硝酸盐、甲醛、吊白块、二氧化硫等项目。”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楼正阳介绍,全市85家农贸市场完成免费快检检测58.6万批次,检出不合格食品439批次,销毁不合格产品2035公斤。
今年,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创新开展了食品安全“你敢点,我敢检” 一月一主题活动,通过媒体、微信、官网等平台,向公众公开征集抽检品种和消费者代表,共同参与抽检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品类,如早餐、牛奶、小龙虾、月饼等,并及时公开检测结果,让老百姓明白消费、放心消费。目前已顺利开展十一期主题活动,已抽样410批次,已检380批次,不合格10批次。
义齿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假牙”,属国家注册许可证管理的第二类医疗器械,其质量好坏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。今年7月起,市市场监管局开发的“定制式义齿产品质量追溯系统”正式在全省推广。这套系统将全市5家义齿生产企业、540多家开展口腔诊疗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,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质量保证卡上的二维码,就可以直接查询到该产品的编号、注册证号、厂名厂址、生产许可证号、生产(使用)日期、服务电话、医疗机构名称、患者姓名等信息,从而实现从生产厂家到使用终端的全过程监管,便于售后服务和不良追溯。
市市场监管局还通过构建食品药品智慧监管网络系统,将全市1800余家食品药品企业数据全部接入,实现食品药品全流程监管,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详细追踪食品药品的去向,进、销、存均一目了然、有迹可循。
严把过程关
“看标订餐” 全国首创
随着互联网订餐业务的飞速发展,美团、饿了么、百度外卖等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相继落户金华,但由于监管法律、监管机制和手段的欠缺,部分涉餐平台上存在无证无照、无实体店面的黑心餐饮作坊,给百姓食品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。
2015年,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对网络订餐平台进行监管,推行“看标订餐”,开展“净网行动”;2016年,又推出全国首个涉餐平台智慧监管系统,实现证照信息自动审核、分级预警等功能;2017年,与“饿了么”“美团”签订合作备忘录,打造“智慧监管+社会共治”新模式。
通过三年不断摸索和创新,市市场监管局与全市主要涉餐网络平台建立了数据对接,实地摸排入网餐饮单位9112家,取缔线下无证餐饮单位1192家,全市8000多家餐饮单位已实现网上亮标和证照可视。金华“看标订餐”监管工作作为全国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典型,成功入选由国务院食安办、农业部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举办的2017年度全国“双安双创成果展”食药监总局展厅展览,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严把惩治关
打击犯罪毫不手软
食品安全工作“必须抓得紧而又紧”,以“四个最严”整治规范食品安全市场环境。我市先后组织开展食品安全“春安行动”,畜禽水产品“两禁一超”专项整治、食品安全排雷“百日攻坚”行动、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集中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。
今年以来,累计出动执法人员和食品安全网格员50707人次,张贴行动公告107872张。检查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3339家次,食用林产品基地303家次,初级水产品养殖基地554家次,食品重点品种生产企业1360家次,农贸市场569家次,餐饮服务单位24194家次,屠宰场213家次以及其他食品有关单位7830家次,抽检食品7871批次,排查发现食品安全重点隐患158个。查处违法行为1691起,行政立案1317起,关停违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54家,移送公安部门涉嫌刑事案件20起,公安部门自行刑事立案查处食品安全刑事犯罪案件19起。受理投诉举报460起,查处375起。其中,“浙江金华市串串香食品有限公司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肉制品案”被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。 |